跳至主要內容

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,为什么都不会困? 文/刘嘉森 北大 15 级的来答一发。 学霸不会困,靠的不是体力,是自我管理。

 

摆烂程序媛
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,为什么都不会困? 文/刘嘉森 北大 15 级的来答一发。 学霸不会困,靠的不是体力,是自我管理。 一天分成三个阶段,规律作息,精进细节,才可以游刃有余。身体大家都差不多,差别在于精力分配与时间规划。 一、早晨篇 早晨解决三件事: 1.起床 2.清醒 3.专注 1⃣先说起床 头天晚上晚睡,第二天难免晚起。所以别熬夜。我高中三年,从省 1000 名开外,一路拼到省第 2,一天都没有熬夜。真努力就别熬夜,熬夜是懒惰的证明。(博士生和企业员工被迫熬夜不在此列...默默同情比心) 一天两天失眠导致晚睡,目测不会影响次日状态,不要长期熬夜就好。 2⃣再说清醒 早晨一定要见到阳光。 早晨没有接触阳光,人难以完全清醒。我每天早晨起床先穿好衣服出门晒一会儿太阳,不到十分钟,就会神清气爽。这是由于阳光刺激大脑合成血清素,血清素调节我们的清醒度。 早晨要适度运动。所谓适度,就是把身体活动开,微微气喘就可以了,千万不要运动过度,否则过度劳累反而影响状态。 3⃣最后说专注 早晨千万不可以接触杂乱信息,包括知乎在内,微博段子抖音快手今日头条....通通不要看。因为接受杂乱无章的碎片信息会让你头脑混乱,毁掉一整天的状态。 我上午一般不碰手机,也很少有人上午联系到我。 早晨应该立即投入到紧张、有序、逻辑化、体系化的工作中,并将专注的状态尽可能延续。 很多名作家都有上午写作的习惯,毛姆上午写作,下午逛街看书,晚上会客;海明威上午站着写作,下午和晚上就读书、做采访; 村上春树从早晨一直写到下午,独自闷在屋里,有时状态连贯甚至不吃午饭,自称“罐头工作法”; 巴尔扎克最特殊,晚8点至12点睡觉,半夜12点起床一直写到中午12点,这样就把一天的开始与巴黎最安静的时段结合在一起了。 我在巡讲中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企业家,他们往往也是最擅长利用上午的时间来处理重要的事务,而且乔布斯传记里也提到:乔布斯4点起床,一直专注于工作,绝不受任何打扰。因此古今中外的精英们都懂得利用好早晨才是利用好一天的关键。 早晨一定要吃早饭,这个不用多说了。我一般早晨吃饭团和荷包蛋,喝白粥。 二、中午篇 想要保持午后状态良好,还是三件事: 1.饮食 2.午休 3.运动 1⃣先说饮食 不要吃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,不要吃太快吃太饱。碳水化合物、多油盐食物,都会让你血糖飞速上升,昏昏欲睡。午餐吃些鸡肉、蔬菜之类的最好不过。 2⃣再说午休 适量午休很重要,我一般睡20到40分钟,小憩之后,精神饱满。出外巡讲的时候,就在车里眯一会儿,在学校上课的时候,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。 我在衡中时候午休最充分,因为衡中强制每个学生中午躺一小时,不许说话不许学习。现在在北大,中午1点就开始上课,个人认为很不科学。下午1点的课我能不选就不选,要是必须上,我就带个小抱枕过去 (´▽`ʃƪ) 3⃣最后说说运动 个人感觉下午是体力最充沛的时候,此时跑步健身半小时,能够增加氧气吸入量,提高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、血清素等脑内物质的浓度,对清醒头脑提升效率很有帮助。 没有场地健身的话,爬楼梯也行。大声唱歌也有类似的效果。我在宿舍装了门上单杠,下午做些引体向上,很能调整状态。 三、晚上篇 三件事: 1.冥想 2.间歇 3.总结 1⃣首先是冥想 吃过晚饭,进入黄昏。经过一天的劳累谁都难免松懈。此时很重要的是“冥想”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每次舟车劳顿回到家中,都是冥想十五分钟,然后伏案工作。 这里的冥想并不一定要像禅宗那样莲花坐,其实更像是“闭目养神”,眼观鼻鼻观心,去除杂念,收摄心神,从而提升效率与专注度。 2⃣再说间歇 晚上脑力体力都难以饱满,所以做事情要讲求间歇,“番茄工作法”是不错的选择,每25分钟休息5分钟,现在也有app作辅助了。不过还是要注意,不能死板地遵守番茄工作法。有些事情不是25分钟就能完成的,偏偏又很重要不能打断,所以必须适度延长时间。比如我写文章,一次就是两三小时,不敢中断,否则逻辑框架就会不完整。 3⃣最后是总结 总结可以写成日记,可以画成表格,总结你一天所做的事,写几句评价。不要太复杂,尽可能简洁。 总结最好睡前做。 睡前半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,不要做高强度脑力劳动(比如做数学题)。 这样,就会有高效而充实的一天。把这样的一天又一天坚持下去,就必将走向优秀。 我在衡中三年,做了十几万道题,卷子摞起来两米多高;在北大,一边任职学生会,一边在全国做了400场演讲,写了100多篇文章。都是依靠时间管理的法则。管理好自己,你才能更强大。 与君共勉! 以上。 附:真·衡中作息时间表 所以网上那些说我们不睡觉的都是—骗—人—的
图像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有哪些读书学不来,却很重要的素质? 书上找不到 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, 有以下三种: 1.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.阈值自控意识 3.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

  Bitturing @Bitturing 有哪些读书学不来,却很重要的素质? 书上找不到 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, 有以下三种: 1.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.阈值自控意识 3.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1.先说第一个,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 一个地痞或者土匪 平日无恶不作 到了最后一集 哎,这货突然抗日了 例如《大宅门》里的三爷 这时候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 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 前几十集的劣迹简直一笔勾销 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 先记住一个公式: 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,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,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。最后总会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,这时候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之而起,甚至会低过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仁。有人将其总结为“不胜任陷阱”,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,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,就会被继续提拔,直到提拔到一个你不能胜任的岗位,让所有人失望,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。 这一点在情场上也依然适用,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的赞美,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。但老实巴交的“好好男人”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立刻被打入“渣男”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。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,不用我再赘述。 这就需要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。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,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拿出来用。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,次数多了,别人都会倾向于相信你藏着一手,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,信誉早已破产,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,这时候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。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,需要做到真正无迹可寻,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。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。 2. 阈值自控意识 阈值又叫临界值,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。 我大概六七年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,可能很多人以前都看过了,这里引用其中一段: “A片害了无数正常的男青年。没有A片的岁月里,男孩子满脑邪念充盈。可是在这个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,他们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,这不能不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异化的经典案例。何以至此?阈值使然。也就是不断的持续刺激,抬高了男人们欲望的触发点。上个世纪初女人旗袍坐下时偶尔可一瞥的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