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明明什么都没做,却又累到不行,你是否因“精神枯萎”而失去了内心的秩序?

 

明明什么都没做,却又累到不行,你是否因“精神枯萎”而失去了内心的秩序? 很多父辈都会鄙视现在的年轻人,说坐在办公室里不用风吹日晒还整天喊累,体力大不如他们年轻的时候。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:身体的疲惫睡一觉就过去了,而精神的疲惫却没这么简单。 现在并非饥荒年代,物质条件并不荒芜,但精神压力却与日俱增,一个人的枯萎,往往就是从精神开始凋谢的。 一、“精神枯萎”的两个原因 1、高强度的情绪劳动 什么是情绪劳动? 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,有的高速收费员上一秒还在哭,下一秒收过路费马上可以微笑服务。 社会学家Arlie Hochschild 把这种现象称为“情绪劳动”,他表示大部分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都需要用到情绪劳动,这种行为本来是一种自我要求的职业素养,但现在已经变成社交中自发的交际行为。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去压抑或有所保留地表达情绪,压抑的部分越大,需要动用到的情绪劳动就越大。 显而易见,如果人长期处于持续、高强度的情绪劳动,就会游走在崩溃的边缘。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做,但是这种高强度的情绪管理已经让人疲惫不堪。 2、意志力的滥用 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,就像充满电的手机,从早上电量满格,然后开始掉电到只能支撑我们回家。 哪种方式是最损耗意志力的?是相同时间内一次只专注于做同一件事?还是在不同事情之间游离? 答案是后者。 研究表明,人集中精力去做一件对意志力极高要求的事情所消耗的能量,甚至不如一颗糖的能量。也就是说,集中精力去写一篇小作文,与摊在沙发上看电视所消耗的能量差不多。 那这样问题就来了,为什么一整天摸鱼啥都没干却感觉快累死了? 原因在于,把意志力都浪费在了“不想做”与“不得不做”的拉扯之间。 比如,你要开始写方案,做了一会儿思绪卡住,对自己说:“先点一杯咖啡醒醒脑”…… 又过了一会儿:“休息一下,刷会儿抖音”…… 再过一会儿,正义感又跑出来提醒你:“快点做,再不做就来不及了”…… 困在诸如此类的来来回回,意志力就会在做与不做之间消磨殆尽。 事实上,让人累的并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“被强加的任务”那种带着脚镣行动的思想负担。而越是让人认可的工作,只会越做越精神。 容易疲劳虽然不是病,但它会影响我们的生活。提不起精神就无法专注于当下的目标,情绪不稳定就会影响工作,如果放任不管,那就是在疾病的边缘试探。 二、有效预防“精神枯萎”的5个方法 1、从一开始就隔绝不必要的讯息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越来越没办法长时间地投入一件事? 这边在干活,那边每隔一会儿就要看下手机有没有漏读消息,谁给你点赞,热搜都挂了啥... 如果时间一直被切碎,人是很难进入状态的。 一般来说,在做事之前差不多需要15分钟收回注意力,然后中间持续30分钟效果最好。 这个过程需要大约45分钟的整片时间,如果中间被频繁打断,注意力会下降,情绪会受干扰,整个人就会因为无法集中而更加烦躁。 2、决定事情的优先顺序 想要做的事情越多,能完成的就越少。所以需要管理精力,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任务。 在所有紧急工作中有60%并没想象中紧急。对于如回复消息,写邮件,工作沟通这类事项,可以统一在相同时段处理, 其次,为了防止被干扰,当别人需要跟你对接工作时不要马上处理,而是先询问是否紧急,如果可以延缓,就先继续当前工作。 同时,不论是老板还是同事,需要给ta明确的交付时间。与其突然被老板打断,不如养成定期汇报工作的习惯,让对方安心等结果。 3、由上而下处理事情 记得前段时间交代下属做一张表格,因为刚好坐在她旁边,发现她一上午就是反复调表格的间距,这个大了调小,那个小了又调大... 从细节着手工作的坏习惯会浪费很多精力,会发现新的问题越来越多,整个过程就是在发现问题——解决问题,最后可能还面临推翻重来。 如果一开始就想好它的用途,该有哪些栏目,至于行距间距之类的细节,放在最后再根据情况设置即可。 4、降低预期 做一件事前告诉自己:先花60%的力气,去换取60%的结果。 有时候我们会被电视情节所感染,效仿主角不眠不休工作到凌晨,强迫自己自律。 结果坚持不了多久,整个人就崩溃了,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疲惫感。 这是因为功利心在作祟,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总是喜欢理想状态,总想着用100%的努力去换100%的结果。 而反观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,他们很享受自己的工作,做事本身就是目的,而不是仅仅为了去达成目标。 5、定期清理情绪内存 电脑运行久了会产生系统垃圾,每天的工作生活我们内心也会产生情绪垃圾。 面对这些负面情绪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扛过去就没事了,这只是把不能接受的矛盾排斥到意识之外,转化成潜意识了。 当积累过多负能量没有及时释放,最后只会导致情绪失控,像溃堤一样奔涌而出。 所以,定期清理情绪非常重要,不管是把它写下来,还是出去跑一跑,要正视它,而不要放着不管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有哪些读书学不来,却很重要的素质? 书上找不到 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, 有以下三种: 1.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.阈值自控意识 3.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

  Bitturing @Bitturing 有哪些读书学不来,却很重要的素质? 书上找不到 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, 有以下三种: 1.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.阈值自控意识 3.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1.先说第一个,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 一个地痞或者土匪 平日无恶不作 到了最后一集 哎,这货突然抗日了 例如《大宅门》里的三爷 这时候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 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 前几十集的劣迹简直一笔勾销 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 先记住一个公式: 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,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,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。最后总会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,这时候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之而起,甚至会低过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仁。有人将其总结为“不胜任陷阱”,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,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,就会被继续提拔,直到提拔到一个你不能胜任的岗位,让所有人失望,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。 这一点在情场上也依然适用,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的赞美,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。但老实巴交的“好好男人”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立刻被打入“渣男”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。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,不用我再赘述。 这就需要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。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,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拿出来用。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,次数多了,别人都会倾向于相信你藏着一手,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,信誉早已破产,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,这时候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。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,需要做到真正无迹可寻,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。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。 2. 阈值自控意识 阈值又叫临界值,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。 我大概六七年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,可能很多人以前都看过了,这里引用其中一段: “A片害了无数正常的男青年。没有A片的岁月里,男孩子满脑邪念充盈。可是在这个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,他们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,这不能不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异化的经典案例。何以至此?阈值使然。也就是不断的持续刺激,抬高了男人们欲望的触发点。上个世纪初女人旗袍坐下时偶尔可一瞥的白花花大腿

怎样可以最大化可能的改变穷人家小孩的命运,让其逆袭翻身? 这里我不给大家灌输各种励志故事的鸡汤,只简单的分享下相关研究给出的一些信息。

  怎样可以最大化可能的改变穷人家小孩的命运,让其逆袭翻身? 这里我不给大家灌输各种励志故事的鸡汤,只简单的分享下相关研究给出的一些信息。